全球独此一站,普拉多博物馆最大规模的来华展开幕

4月23日至9月1日,浦东美术馆携手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联合呈现“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大展。这是普拉多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且专为浦东美术馆量身打造,全球独此一站。

超半数展品首次亮相亚洲

光辉时代”大展汇集了普拉多博物馆馆藏的70幅油画真迹,超半数作品是首次亮相亚洲。

本次展览由一个特别策划的聚焦单元和十个主题单元构成,横跨16至20世纪的艺术长河,集中展示了约50位欧洲顶级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包括提香、委罗内塞、格列柯、鲁本斯、苏巴朗、委拉斯开兹、牟利罗、里贝拉、戈雅、福图尼、索罗拉等艺术巨匠,观众仿佛置身于群星闪耀的艺术殿堂。

展览现场

沉浸式体验普拉多的《蒙娜丽莎》

聚焦单元呈现了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普拉多的《蒙娜丽莎》。该画作与卢浮宫原版《蒙娜丽莎》绘制于同一时期,且由达·芬奇工作室的成员在他本人的指导下绘制而成。

普拉多的《蒙娜丽莎》早在17世纪就被列入西班牙皇家藏品清单,后于1819年随着普拉多博物馆的成立被收入馆藏。2011年,为了将该画作出借至法国卢浮宫参加次年的达·芬奇主题展览,普拉多博物馆对其进行修复与研究时发现,在画面黑色背景的颜料下,还存在一层风景画。

通过红外反射成像技术,人们还发现普拉多的《蒙娜丽莎》在绘制过程中与卢浮宫的原版享有许多惊人的同步之处。目前,普拉多的《蒙娜丽莎》被视为还原达·芬奇工作室创作过程的重要线索之一。

展陈设计团队从《蒙娜丽莎》所在的普拉多原展厅中汲取了灵感,再现了许多“普拉多同款”的空间元素,旨在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置身于普拉多博物馆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另外,单元中还详细阐述了该画作与卢浮宫原作之间的诸多联系,使观众们对这件绘画史上的杰作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展览现场

墙上一根时间轴,对照三条历史线

“光辉时代”的展厅空间设计独具匠心,在三层公共区域中的长展墙上,排布着四组特征鲜明的人物群像,它们分别取自展览中的四幅画作,这些西班牙历史中身份各异的人物形象以真人比例呈现,邀请观众们上前合影。

展厅外的公共空间

墙对面,则是一条中西方历史事件对照的时间轴,体现了这段“光辉时代”里西班牙和中国以及艺术领域里三种不同框架中的历史,为观众打开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


展览还充分借鉴了普拉多博物馆的展厅环境。主题展厅内的红色墙纸是对普拉多展厅色调的致敬,同时也是西班牙王室的象征。展览从时间上覆盖了西班牙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代王朝,展厅的墙纸图案设计中,便巧妙地融入了哈布斯堡时期的尖塔建筑装饰以及波旁家族的金百合图案,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能熟悉同一历史时期内常见的视觉符号。

展墙上,不时可以发现策展和设计人员的匠心

帮助赏析作品,重点提示值得点赞

“光辉时代”展和其他来沪的西方艺术大展相比,大尺幅油画的占比明显增加,使得展览在视觉冲击力和气派上明显高出一筹。

“光辉时代”展上,巨幅作品明显增多

展墙上,还有着较详细的文字说明,提示了作品的看点,主办方更贴心地在重点作品前给出画作欣赏重点的图文提示。

比如,雅各布·乔登斯的作品《画家一家》中,画家将自己描绘成手持鲁特琴的乐手而非手提画笔的画家,显示了当时画家的地位不如乐手。

雅各布·乔登斯的《画家一家》及其局部

在迭戈·委拉斯开兹作品《俳优卡拉巴西亚斯》的解说中,特别提到委拉斯开兹不喜欢画草图,而是在画布上直接创作,因此画作中有时候会留下修改的痕迹。图文提示大家注意画作右下方,画家先画了个水罐,后来改成葫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得底层颜料显现了出来。

迭戈·委拉斯开兹《俳优卡拉巴西亚斯》

关于画作修改痕迹的提示

展览中,类似这样的细节提示很多,这在此前的各类艺术大展中很少看到,我们要为这样的贴心行为点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